院士專家聚蘭 共論荒漠化綜合防治和“三北”工程建設
6月12日,“荒漠化綜合防治和‘三北’工程建設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沙漠》創刊40年學術研討會”在蘭召開。大會旨在深入學習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加強荒漠化防治和推進生態工程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總結和交流相關研究成果,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10位院士應邀作主題報告,來自全國各地133家機構的專家學者等800余人參會。
此次研討會以“荒漠化綜合防治和‘三北’工程建設”為主題,由中國地理學會沙漠分會、中國治沙暨沙業學會防沙新材料專業委員會、三北工程研究院共同主辦,甘肅省科學技術協會、甘肅省林業和草原局支持,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干旱區生態安全與可持續發展重點實驗室、甘肅省科學技術期刊學會和《中國沙漠》編輯部共同承辦。大會邀請到丁一匯、姚檀棟、侯立安、鄭曉靜、康紹忠、陳發虎、黃建平、馮起、方小敏和朱教君10位院士作主題報告,王濤、李新榮、楊小平、董治寶、陳亞寧、鹿化煜、屈建軍和楊文斌8位專家作大會報告。此外,大會還組織了14個分論壇的專題報告,與會專家學者分享了荒漠化綜合防治和“三北”工程建設的新理念、新技術,深入探討了荒漠化地區氣候變化與生態系統響應、荒漠生態修復與治理、全球氣候變化對西北暖濕化趨勢的影響等前沿問題。
省科協主要領導結合甘肅省實際情況,就荒漠化綜合防治和“三北”工程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指出此次研討會探討的不只是沙漠科學的發展,更是如何更好地服務于“三北”工程建設,如何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研究,為我國的生態環境建設作出更大貢獻。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名譽理事長、原甘肅省副省長劉恕,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館長、中國航天錢學森決策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錢永剛等為此次研討會的召開發表了賀詞。
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陳發虎院士在致辭中提出,中國地理學會在荒漠化防治和“三北”工程建設領域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今后學會將繼續引領實踐,推動事業發展,為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中國治沙暨沙業學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楊文斌表示,該會將主動融入國家戰略,推動荒漠化綜合防治和“三北”工程建設再上新臺階。
會議期間,還舉行了《中國沙漠》創刊40周年慶祝和表彰活動,與會專家充分肯定了該刊在推動我國沙漠科學發展方面所作的突出貢獻?!吨袊衬穼⒗^續致力于推動我國荒漠化綜合防治的交流與發展,為國家生態安全和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新的積極貢獻。
此次研討會的成功舉辦將為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研究,共同尋找服務于“三北”等生態工程的解決方案,不斷筑牢祖國西北生態安全屏障,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格局。
院士“點金”
丁一匯:
近50年西北降水量總體呈顯著增加趨勢
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西北暖濕化趨勢”報告中指出:1.西北暖濕化是人類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西北總降水中,近50年西北降水量總體呈顯著增加趨勢,降水的增加由內循環加強和外循環及外來水汽輸送增加共同作用,但外循環降水增加的貢獻更為顯著。外循環降水增加對年總降水量增加的貢獻達75%,內循環降水對年總降水量增加的貢獻約為25%。2.西北夏季降水在20世紀80至90年代初開始發生了由少到多的年代際轉變,這種增加主要是由于東邊界水汽異常輸入的結果,偏東風水汽輸送異常已成為近30年影響西北地區夏季降水的主要水汽異常輸送帶。3.研究表明,降水和水汽輸送路徑的年代際轉變與北大西洋和印度洋—西太平洋暖池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發生的年代際增暖有關。印度洋—西太暖池增暖減弱了海陸熱力梯度,東亞經向環流減弱,導致偏南的亞洲夏季風水汽輸送顯著減少。4.印度洋—西太暖池增暖和西太平洋增暖都可以激發出貝加爾湖和阿留申群島低空產生反氣旋環流異常,日本上空產生氣旋環流異常,這樣的波列使得中國東部被異常的偏北氣流控制,西北地區為偏東風氣流,從而使得北冰洋和北太平洋的兩支水汽輸送到我國西北地區,并輻合上升,有利于西北降水的形成。5.西北暖濕化與大西洋海溫的年代際變化密切相關,并通過大西洋—亞洲—太平洋遙相關影響西北的降水。
侯立安:
城市擴綠增匯進展顯著
中國工程院院士侯立安在“‘雙碳’視域下荒漠擴綠增長與降碳減污協同方略”中提到,我國的荒漠治理與國土綠化在持續推進。2023年,全國批復19個省級防沙治沙規劃,續建5個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沙化土地封禁保護面積達180.5萬公頃,全年完成造林399.8萬公頃,完成種草改良437.9萬公頃。2023年,甘肅省完成國土綠化1343.06萬畝,沙化土地綜合治理398.13萬畝,建設國家儲備林6.9萬畝,完成天然林保護修復5974萬畝,退耕還林工程造林6.15萬畝。他同時表示,城市擴綠增匯進展顯著。以蘭州市為例,自2017年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以來,舉全市之力持續鞏固和提升國家園林城市建設成果。截至2022年,蘭州市城市綠地面積8681.39公頃,綠化覆蓋率42.0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12平方米,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率86.2%。
陳發虎:
暖濕化氣候主導亞洲中部干旱區咸海以外水體的整體增加趨勢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發虎在“亞洲中部干旱區氣候變化與地表景觀響應”報告中提出,此前對該區域地表水變化的認識受到咸海萎縮的干擾,暖濕化氣候主導了該區域除咸海以外水體的整體增加趨勢;區域內水體和植被變化呈現“三階段”模式,2008年以來亞洲中部干旱區植被持續變綠;水體和植被變化同步,也與降水和AI變化一致,呼應了近年來“西風模態”表征的氣候暖濕化觀點。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何燕 實習生 劉弘婧
- 2024-06-13【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甘肅省治理水土流失成效顯著
- 2024-06-13民勤:因地制宜筑牢西部生態安全屏障
- 2024-06-13甘肅固廢生態環保監管系統改造項目試運行
- 2024-06-13甘青蒙檢察機關聯合開展黑河流域生態環保監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