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涼莊浪:深耕細作強鏈條 “小土豆”變身富民“振興薯”
本報記者 張科 張沛杰 曹小成
近年來,莊浪縣依托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聚焦馬鈴薯產業關鍵環節,以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方向,以產業鏈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組織為主體,堅持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形成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馬鈴薯產業發展體系。
2021年底,莊浪縣馬鈴薯產業鏈全面建立鏈長制,形成了“一條產業鏈一名鏈長、一個工作專班、一張發展圖譜、一個專項方案、一批龍頭企業、一套差異化扶持政策”的產業鏈發展推進機制,全面提升價值鏈、融通供應鏈、加快產業升級,持續構建具有莊浪特色的現代產業新體系,有效助力鄉村振興。
科技賦能 新品種選育做強農業“芯”
莊浪縣農技中心是國內39個馬鈴薯育種機構中唯一一家縣級育種單位,育種能力位居第9位,選育的莊薯3號通過國家品種審定,成為西北地區馬鈴薯主栽品種,累計在西北5省區46縣推廣8000萬畝。莊薯4號通過甘肅省審定,成為甘肅省干旱半干旱地區主推品種之一。莊薯5號通過農業農村部品種登記。
夏日好風光,田間農事忙。眼下,正值夏季田間管理的關鍵時期,在莊浪縣永寧農技推廣區域站試驗田里,一株株馬鈴薯種薯苗生機盎然,郁郁蔥蔥,長勢喜人。紫白色的花兒點綴其中,一派喜人景象。田間地頭,農技人員穿行其中,專心做著觀察、比對、記錄……
“今年在甘肅省馬鈴薯聯合攻關育種項目的支持下,我們共建立馬鈴薯新品種選育基地70畝,引進新的種質資源26份,設立育種中間試驗兩項,其中品系鑒定試驗參試品系42個,品系比較試驗參試品系13個。”莊浪縣農技中心永寧區域站農藝師柳曉龍說。
莊浪縣是馬鈴薯生產的傳統大縣,為解決病害和品種問題,莊浪縣農技人員在基層一線搞研究、做試驗,選育出的莊薯3號、莊薯4號系列馬鈴薯,在全國7個省區的56個縣區累計推廣種植1億多畝,總產鮮薯18960萬噸,產值達1157.6億元。
自20世紀60年代,莊浪縣先后育成河薯系列、莊薯系列馬鈴薯品種7個。其中,莊薯3號于2011年通過國家品種審定,《莊薯3號選育與示范推廣》項目獲2012年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莊薯5號和莊薯系列品種的選育加快了莊浪縣馬鈴薯品種的迭代更新,為實現馬鈴薯種業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自繁自育的“莊薯3號、4號、5號”,到引進的世界最先進馬鈴薯脫毒種薯生產技術……這一項項農業生產技術的培育、引進和推廣,讓莊浪百萬畝梯田煥發出了生機和活力,莊浪縣馬鈴薯產量大幅度增長,為農業產業發展奠定了雄厚基礎。
創新機制 良種擴繁高質量推進
近年來,莊浪縣堅持規?;l展、標準化生產、產業化布局的思路,依托現有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聚焦馬鈴薯產業關鍵環節,一手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一手抓新優產業培育壯大,持續加大脫毒種薯選育推廣力度,切實發揮脫毒種薯增產增收效果,實現馬鈴薯產業由量的擴張向質效同步提升的轉變。
近日,走進莊浪縣南湖鎮石峽村馬鈴薯脫毒種薯擴繁基地,一排排鋼結構網棚整齊排列,基地種植負責人李懷選正組織工人在田間除草。該基地主要集成黑色全膜壟作側播技術,水肥智能化一體技術和人工隔離網棚防蚜技術,主推品種有莊薯3號、莊薯4號、莊薯5號,隴薯7號和青薯9號,預計今年可繁育馬鈴薯優質一級種薯1萬噸,為莊浪縣6.5萬畝商品薯基地提供優質一級種。
“在石峽村流轉了三百畝土地,種的是莊薯系列原原種,采用的是水融一體肥,每畝能產兩噸以上,三百畝地能產六百多噸,和薯業公司簽了訂單,不愁銷售。”李懷選說。
莊浪縣聚焦馬鈴薯產業發展中加工專用薯品種繁育和馬鈴薯加工業擴鏈問題,加大科研投入和基地建設力度,高標準建成水洛李碾、南湖石峽、通化野趙、岳堡崔家、鄭河廟川等8個馬鈴薯綜合試驗示范基地,著力解決全縣馬鈴薯產業發展原種產量不足問題,引領全縣馬鈴薯產業高質高效發展。
在水洛鎮李碾村的莊浪縣馬鈴薯原原種科研繁育基地里,生長架上的薯苗蔥蘢茂盛,科研人員正在查看馬鈴薯原原種的長勢。馬鈴薯原原種相當于是馬鈴薯種子的種子,由馬鈴薯脫毒苗產生。在這里,與往常的培養方式不同,原原種根須沒有埋在土壤或者基質中,而是懸在空中,薯粒如同葡萄一樣掛在根須上,沉浸在一陣陣營養液形成的霧氣之中,如同正在蒸桑拿浴。這種方式名叫霧培法,通過定時噴霧供給馬鈴薯植株所需要的養分。
“馬鈴薯霧培法微型薯繁育技術平均單株結薯可以達到40到50粒,是傳統基質栽培的20到30倍,大大提高了馬鈴薯微型薯產量,還可以避免土傳病害。”莊浪縣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中心主任周愛愛說。
據了解,僅這一個溫室就可收獲近30萬粒原原種薯粒,整個繁育中心一年將生產出4000萬粒原原種,為馬鈴薯大規模種植提供有力保障。
目前,莊浪縣共建成原原種繁育基地300畝,原種繁育基地1萬畝,一二級種薯繁育基地7萬畝,商品薯基地28.5萬畝。
基地示范 聯農帶農興產富民
莊浪縣在加大種薯科研投入力度的同時,還加強基地建設力度,共建成馬鈴薯萬畝示范區10處、千畝示范片13處,全面優化了“一核心兩區域四基地”產業布局,一條屬于馬鈴薯產業的全鏈條發展之路在莊浪全面鋪開,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金種子”,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在全縣建成萬畝示范區8個,千畝示范區14個,今年預計馬鈴薯全產業鏈產值可達10億元以上。”莊浪縣農技中心副主任謝文斌介紹,今年,莊浪縣馬鈴薯產業以建設馬鈴薯種薯生產強縣和商品薯生產大縣為目標,以提單產、保面積為主要抓手,堅持項目帶動,進一步完善多頭種薯繁育體系,擴大種植規模。
在莊浪縣通化鎮南部片區萬畝旱作農業示范基地,一層層梯田綠意盡染,一壟壟綠油油的枝葉整齊有序地鋪滿田間地頭,連片的馬鈴薯花競相開放,美不勝收。
通化鎮新莊村村民蘇新旺是當地旱作糧食種植大戶,每年都承包土地進行馬鈴薯、玉米等的大面積種植,除家庭自用外,主要用于售賣,不但盤活了鎮上的閑置土地,還增加了家庭經濟收入。
“我今年流轉土地680畝,種植馬鈴薯種薯270畝,去年我種植了150畝左右,效益也可觀,今年我加大了規模。”蘇新旺說。
據統計,像蘇新旺一樣的馬鈴薯產業大戶莊浪縣有600多戶。在這些馬鈴薯產業大戶的示范帶動下,莊浪縣種植馬鈴薯36.5萬畝,馬鈴薯鮮薯總產量預計可達54萬噸,總產值5.8億元,種植馬鈴薯畝均純收入1000多元。
培育龍頭 產業鏈條拓展延伸
今年,受天水麻辣燙的持續火爆,莊浪縣幾家馬鈴薯加工廠里機器不停運轉,工人們加班加點生產薯粉,為爆紅的麻辣燙提供原料。據了解,莊浪縣每年出產的鮮薯,一部分作為良種向外銷售推廣出去,大部分作為原料進入當地淀粉生產線進行深加工。
莊浪縣現有馬鈴薯產業規上加工企業2戶,年產5萬噸精淀粉生產線2條,1萬噸手工粉條和3000噸粉絲生產線各1條,全部采用清潔綠色循環生產工藝,年收購加工鮮薯達25萬噸,年銷售額達2.1億元。
走進莊浪縣鑫喜淀粉加工有限責任公司,加工車間里熱氣騰騰,和粉、加工、撈粉、洗粉、搭粉、上架、曬粉等工序有條不紊。另一邊的包裝車間,工人們將曬干的粉條裝袋、噴碼,準備運往各地。近幾年,隨著技術由“土”變“洋”,產業規模越來越大,產品也暢銷全國各地。
“馬鈴薯淀粉主要銷往上海、青島等各大沿海城市。馬鈴薯粉條采取線上+線下的銷售模式,線上主要在淘寶、快手、抖音開設店鋪,聘請網絡主播進行宣傳推廣和銷售;線下主要是組建自己的營銷團隊,銷往周邊市場。”莊浪縣鑫喜淀粉加工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邵乾乾說。
如今,莊浪縣馬鈴薯年加工能力在65萬噸以上,在縣內兩家淀粉加工公司的帶動下,全縣10個鄉鎮4.5萬農戶自發種植馬鈴薯17萬畝,有效助推縣域經濟發展。
莊浪縣依托百萬畝水平梯田和先進的脫毒種薯培育技術等資源優勢,初步形成了集“繁育、生產、貯藏、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體系,馬鈴薯產業已成為全縣產業鏈條最完善的區域優勢特色產業之一,是農民穩定增收的主要來源之一。
“通過近幾年的全鏈條發展,我縣馬鈴薯產業呈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為持續增加農民收入、推進鄉村振興奠定了良好的產業基礎。”莊浪縣農技中心主任李國斌介紹。
- 2024-07-01平涼市舉行2024年高校畢業生就業雙向對接招聘會
- 2024-06-28長慶橋至王家溝鐵路專用線項目動工
- 2024-06-28平涼:“一業一查”提效能 惠企減負助發展
- 2024-06-27“犇”向幸?!芭!比兆?——平涼紅牛產業高質量發展勢頭強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