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甘肅新聞 >> 市州播報 >> 甘南

砥礪奮進建新功 同心共譜新華章——瑪曲縣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2025-03-05 08:43 來源:中國甘肅網-甘肅日報

  原標題:砥礪奮進建新功 同心共譜新華章——瑪曲縣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瑪曲縣境內S583線沙木多至木西合段,路線全長44.997公里,現已通車。

瑪曲縣阿萬倉濕地水草豐茂、牦牛肥壯。

瑪曲縣格薩爾賽馬節盛況。

瑪曲縣尼瑪鎮拜爾新能源40兆瓦集中式地面光伏電站。

瑪曲縣河曲馬場萬頭牦牛養殖基地。

瑪曲縣木西合鄉木拉村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點新貌。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保護黃河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可持續發展的長遠大計?,斍?,藏語意為“黃河”,地處青藏高原東部邊緣的甘肅、青海、四川三省交界處,位于黃河上游,生態地位尤為重要。

  近年來,瑪曲縣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堅決擔起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政治責任,緊緊圍繞“穩定、生態、發展”三大任務,努力解決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矛盾,多措并舉保護生態環境,千方百計培育產業,凝聚人心增進福祉,確保社會穩定、人民幸福,實現了從傳統游牧經濟向現代生態經濟的轉變,走出了一條具有高原牧區特色的振興之路。

  守護黃河首曲 構筑綠色防線

  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起,瑪曲草原因自然和人為因素影響,出現了嚴重的沙化、退化問題,導致水土流失、濕地萎縮、水源涵養能力下降,生態危機凸顯,對黃河補給水量造成影響,也阻礙了畜牧業經濟的發展,牧民收入增長緩慢。

  為解決這一矛盾,瑪曲縣委、縣政府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道路,全力開展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2021年以來,投資近8.71億元,實施了沙化草地治理、退化草地修復、無主礦山生態修復、濕地保護與修復、小流域治理、黃河沿岸阻沙林建設等45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累計治理面積達63.45萬畝,全縣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達98.34%,比2016年提高了0.16個百分點,沙化退化草地修復治理項目入選全國第二批“山水工程”典型案例。

  為了讓草畜平衡得到常態化保持,瑪曲縣嚴格執行《甘南州草畜平衡條例》,在落實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基本草原保護三項制度的基礎上,落實獎補資金,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草原生態保護,聘請護林員1350名、草管員80名,加強管理和生態保護科普宣傳,鞏固治理成效,累計核減牲畜175.25萬個羊單位,瑪曲縣草原生態功能穩步提升。

  瑪曲縣還積極實施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2022年以來,累計搬遷群眾近838戶。全面擦亮綠色生態底色,推進生態環保整改,礦山資源開發環保督察問題全面整改銷號。2023年中央第三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已完成整改。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持續做好河湖生態保護,入河排污整治率達到100%,全縣空氣質量優良率、水質優良率均達100%。黃河瑪曲段年徑流量增加108.1億立方米,為黃河源區總徑流量的58.7%。

  經過多年治理,瑪曲縣探索總結出針對不同沙化程度的高寒草原沙化綜合治理技術模式,編制了《瑪曲縣沙化草場治理技術規范》,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為黃河中下游流域生態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如今的瑪曲縣黃河沿岸,水草豐茂、牛羊肥壯,雪豹、黑頸鶴、斑頭雁等珍稀野生動物頻繁出沒,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立足畜牧資源 推動產業轉型

  瑪曲縣海拔高,地理位置特殊,是純牧業縣,群眾收入主要依靠畜牧產業。近年來,瑪曲縣委、縣政府以發展現代畜牧業為方向,以轉變畜牧生產方式為重點,以創建牧業綠色現代化先行示范區為載體,以“八萬工程”為抓手,初步形成了集“育繁推、種養加、產供銷”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依托阿孜國家級牦牛種質資源保護基地,加快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建設,畜種提純復壯能力持續提升;

  建設3個“萬頭牦牛”養殖基地和1個“萬只藏羊”養殖基地,探索出了可借鑒、能運用、可復制、能推廣的“舍飼半舍飼+補飼”養殖模式;

  推廣反季節出欄、四季交易,建成運營甘青川活畜交易市場及歐拉秀瑪鄉青藏活畜交易市場,形成了產業化、園區化、市場化的現代畜牧業發展方式;

  ……

  瑪曲縣以產業鏈鏈長制為抓手,以雪原、昌翔、宏達3家畜產品加工企業為核心,引導企業在品牌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精深加工以及“皮、毛、骨、血”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下功夫,推動畜產品由低端向高端轉變、企業生產由粗放向集約轉變。

  2024年7月,亞克乳業有限公司在瑪曲投產運營,填補了瑪曲牦牛乳生產加工產業空白,進一步完善了全縣現代畜牧產業、現代牦牛乳產業服務和支撐體系。

  這是瑪曲縣引進新技術、新資本、新實體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瑪曲縣委縣政府積極組建畜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集團,拉長產業鏈,開發新產品,增加產品附加值,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打響“瑪曲牦牛”和“歐拉羊”品牌。實施國家畜牧良種補貼項目,有效保護歐拉羊、瑪曲牦牛、河曲馬、河曲藏獒等畜種和歐拉羊、瑪曲牦牛肉等特色畜產品資源。目前,河曲馬場等6個奶站在歐拉鎮創建瑪曲縣現代產業園,實施鄉村奶站建設并已建成,解決了夏季牦牛生鮮乳外銷問題。

  瑪曲縣積極扶持現代冷鏈物流發展,在40家合作社建成庫容量4700噸的機械冷庫,幫助民營經濟發展,全縣共有合作社330家,產業幫扶成果凸顯。引導昌翔清真肉業有限公司等3家龍頭企業,采取保價收購、入股分紅等形式,帶動193家合作社711戶牧戶協同發展,培育國家級合作社3家,省級示范社5家,州級示范社8家,縣級示范社62家。加強龍頭企業扶持力度,提高精深加工水平,改變了以銷售活畜和初級產品為主的局面。

  瑪曲縣還積極發展有機肥產業,立足畜牧業資源優勢,在穩定年產15萬噸有機肥生產規模的基礎上,開發新產品,開拓消納市場,做大有機肥加工產業。在全縣6鎮2鄉37家合作社、2個養殖場、2個活畜交易市場和4家公司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年收購牛羊糞20余萬噸,實現產量14萬噸,銷量13.8萬噸。其中43%用于全縣草原沙化治理,57%實現外銷。有機肥產業的發展不僅解決了傳統畜牧業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還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協同推進,促進牧民增收成效顯著。同時,有機肥產業與牦牛養殖、藏藥種植等相結合,形成“草—畜—肥—田”循環經濟鏈,推動畜牧業向集約化、高端化轉型。

  在積極發展現代畜牧業的同時,瑪曲縣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和清潔能源產業?,斍0胃?、光照充足,為光伏發電產業帶來機遇。依托這一優勢條件,瑪曲縣積極實施太陽能利用項目,加強已建成分布式光伏電站的維護運營,加大“牧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的爭取和建設力度,加快抽水蓄能、輸電通道等重大項目進度,推進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儲備土地65萬畝,牧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累計創收3690萬元;引進風力發電項目,已建成8座測風塔。

  聚焦生態優勢 文旅融合發展

  瑪曲生態資源優勢明顯,“天下黃河第一彎”“中國賽馬之鄉”“世界最美濕地草原”“格薩爾王發祥地”等文化旅游品牌享譽國內外。

  為激發全縣文旅經濟發展內生動力,瑪曲縣委、縣政府立足生態優勢,推進以文旅產業為主導的第三產業轉型發展,“首曲驛站”“河曲驛站”“濕地驛站”相繼建成,阿萬倉濕地景區成功晉升為國家4A級景區,成功打造河曲馬場、歐拉克瓊湖兩個國家3A級景區;投資800萬元打造4個牧旅融合示范點,建設旅游文化標桿村2個、旅游專業村23個、精品民宿和牧家樂110家,形成景區和安置點“點線面”聯動的生態旅游發展新格局,讓群眾吃上了旅游飯,有效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為進一步發展生態旅游,瑪曲縣還引進地接公司、景區(景點)托管企業,推進景區景點市場化、公司化運作,推行河曲馬場景區和阿萬倉景區門票發售試點;結合民俗文化設計制作景區旅游門票12萬張;攝制完成《天下黃河第一彎》短片,創作20個高質量的短視頻,在“學習強國”、優酷、騰訊等平臺進行投放,播放量超百萬次。

  瑪曲縣探索推進市場化、常態化運作賽馬等傳統體育賽事,2024年成功舉辦“蔣朵杯”、格薩爾賽馬會等賽事活動,創收300余萬元,并培育出瓦須喬科野奢營地等多個旅游公司。2024年,瑪曲共接待游客99萬人次、同比增長15%,旅游收入達6.98億元、同比增長20%。

  此外,瑪曲縣還組織非遺傳承人及兩家餐飲文化企業參加“甘肅麻辣燙及特色美食大PK”和“甘肅文創非遺市集展銷”活動,組織開展“隴原兒女心向黨 龍騰鼓舞賀新春”百日千場非遺展示展演文化活動、“四下鄉”活動以及各類大小型演出共32場次,線上線下觀眾達6.3萬人。

  為了方便群眾生活,給游客帶來舒心的旅游體驗,瑪曲縣加快建設5G基站、5G承載網絡,實現所有行政村、重點發展區域5G網絡全覆蓋,加強城鄉市政、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城鄉綜合承載能力,全力打造宜游宜業城鄉環境。

  如今,瑪曲獨特的自然風光、豐富多彩的游牧文化吸引著全國各地的游客慕名前來。

  辦好民生實事 繁榮社會事業

  自全省“結對幫扶·愛心甘肅”工程建設和甘南州委“群眾工作五個全覆蓋”行動開展以來,瑪曲縣錨定“六個聚焦”,抓實“六大行動”,縱深推進“群眾工作五個全覆蓋”行動,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

  瑪曲縣將主動創安主動創穩與“群眾工作五個全覆蓋”相結合,扎實開展結對認親大走訪、風險隱患大排查、矛盾糾紛大調處、困難問題大解決。2023年以來,2863名聯戶力量累計下沉11067戶牧民群眾,入戶30779次,與聯系戶溝通交流3.54萬人次,解決困難256次,幫辦實事378件。2024年16項省州民生實事和“分戶難”等5件群眾急盼事項已全部辦結。

  瑪曲縣爭取61個事業單位招考崗位,2024年新增城鎮就業383人,續聘各類公益性崗位159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700萬元,城鎮失業率在5.5%以內。推行控輟保學動態監測機制,足額落實各類補助資金2478萬元,惠及學生2.2萬人次,建成第二寄宿制初級中學、第三雙語幼兒園活動場地等項目,補充教師96名,普通高考錄取377人,錄取率達80%。

  瑪曲縣投資2.65億元的縣醫院整體搬遷項目已完成50%,組建2個緊密型醫共體,落實各類醫保救助金9467萬元。同時醫院通過二甲評審,實現“先診療后付費”全覆蓋。接續實施牧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推進“廁所革命”,改廁595座,建設完成自然村組道路13條91公里,開展公路沿線及景區線路亂象整治24公里。實施棚戶區改造、道路升級、牧區供水等項目,瑪久二級公路、黃河特大橋等重點工程通車,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群眾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共話民族團結 凝聚奮進力量

  近年來,瑪曲縣始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持續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黨的理論政策下基層“百場萬人”大宣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石榴籽”教育工程等活動,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于心。

  同時,通過開展多維度文化實踐,推動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的深度融合?,斍h中小學將民族團結教育融入日常教學,通過打造民族文化長廊、開設民族手工藝課程、藏族民歌彈唱等特色課間活動,引導師生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

  2024年10月14日,情系藏族同胞的草原上的“好曼巴”——王萬青同志,因病不幸逝世。曼巴,藏語意為“醫生”。遵照他的生前遺愿,他的骨灰撒在了瑪曲草原上。

  1968年,正值青春年華的王萬青放棄了大都市的繁華與安逸,來到瑪曲這片高原牧區,開啟了他長達半個世紀的基層醫療服務生涯。王萬青將瑪曲視為自己的第二故鄉,把牧民當作自己的親人,用精湛的醫術和無私的愛心為牧民們驅散病痛。

  瑪曲縣大力弘揚王萬青同志先進事跡。他的事跡,溫暖了無數人的心田,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前行。

  瑪曲縣還通過“女子馬背普法宣傳隊”開展法治宣講活動,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與生態保護法規普及到牧區千家萬戶,不僅增強了牧民法治意識,也強化了“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情感聯結。

  潮頭逐浪勇擊槳,無邊勝景在前方?,斍h各族干部群眾正同心協力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瑪曲篇章。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本網原創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分享到
日韩成人免费,欧美日韩国产中文字幕,影音先锋 日韩,日韩在线不卡中文字幕视频